

傳真:0317-3848988
手機:13722750666 張先生
13931716988 王先生
18631766188 劉先生
郵箱:hybl188@163.com
網址:www.quotestoliveby4u.com
地址:河北省河間市黎民居常召莊工業區
地域文化對酒瓶的設計
1.酒瓶與地域文化的結合
“人要衣裝,物要包裝”,酒瓶設計是傳播酒文化的重要途徑,而地域文化則是酒瓶設計的靈感源頭所在,合理運用地域文化元素,是酒瓶設計與用戶達到情感共鳴的主要方式之一,也是產品提升文化內涵的關鍵路徑。
在酒瓶設計中,我們既然要運用地域文化,就尊重文化的差異性,包容多元性文化。例如,蒙古王酒在酒瓶的設計上,采用了黑藍色為主色調,配金色以點綴,這正是取材于蒙古族民族服飾的紋樣和色彩,端莊大氣中不失地域特色。別具一格的酒瓶造型,配合令人一眼難忘的紋樣裝飾,一位騎著駿馬、驍勇善戰的蒙古王形象立刻浮現在眼前。此款蒙古王的酒瓶設計便是地域文化與視覺效果的好結合。
而地域文化中傳統與現代的碰撞、交融是一個時代性的話題,如何使用具有現代性的表現手法去詮釋傳統文化,是我們值得思考的。以嶄新的表現形式,如意象、隱喻、重構的方式,在酒瓶設計上詮釋地域文化,在傳承中理解,在理解中重構,在重構中創新,才能夠體現設計的價值。
2.形態與寓意
在酒瓶的設計中,許多造型的設計運用了象征、隱喻、仿生的手法來予以酒瓶造型的寓意。其中多以地域民俗風情和富有美好寓意的吉祥文化為主要選擇元素。從造型方面講,實用功能是酒瓶造型的基本要求,是構成產品的依據和基礎。而語言功能卻通過造型并結合陶瓷材質,將產品符號和形式審美功能統一形成的產品語義,即通過設計語言使陶瓷酒瓶的造型產生象征意義,使人感悟到其造型的精神所指,并以此與酒的品質相吻合,以“完成從表層的使用功能到深層的文化積淀的轉向,使消費者物質、精神上的雙重滿足”,從而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。設計師在酒瓶設計中,參考具有特色寓意的事物,運用觀察、總結、提煉、象征的手法與酒瓶整體視覺造型相結合,設計出飽含地域民族特色、美好寓意的酒瓶造型。
在酒瓶的裝飾上,紋樣以及字體作為酒瓶設計常用的文化元素,具有地方的代表性和歷史的文化性寓意。在紋樣元素的選取中,大多是一些富有規則性、延展性、裝飾性的自然景色和植物的紋理,例如水紋、山紋,抑或是一些人文景觀的元素提取,例如一些民族特有的服飾紋樣和當地的標志性的建筑。紋樣的使用,是地域文化和酒文化的結合,在產品中體現文化的傳播和歷史的變遷,使得不同地域人民崇尚的文化與酒瓶設計融為一體,在審美中尋找精神和心靈的寄托。
而字體,作為人類文明史的產物,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革新,字體是不同地域文化的代表性符號。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,字體的演變經歷了從具象性轉向抽象性,從抽象性轉向意象性的過程,以符號學的方式呈現現代設計美學。在酒瓶設計中,不乏看到各種運用字體變相成圖案符號的作品,改變字體的樣式,其形狀,賦予其新的含義,與形象結合,構成具有地方特色且突出形象的包裝性字體。
3.“酒樂”的設計
自古酒樂不分家,在酒文化源遠流長的淮北,古樂文化亦是風靡盛行。“至魏晉,嵇康出;廣陵散,驚眾俗;桓子野,軍功著;笛三弄,稱獨步;戴安道,精藝術;傲王侯,破琴柱”的傳說故事,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,成為我國古代音樂史上一道名曲、名家、名論交融的風景線。縱觀淮北的古樂文化,名家輩出,精彩紛呈,與酒文化一樣,積厚流廣,歷久彌新。而古樂與酒的淵源,無論是“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”還是阮籍的古琴曲《酒狂》,從古至今,鳴樂之處少不了酒,二者都是人類情感的共鳴體,相互結合能凸顯出淮北的地域文化。因此在“口子窖”酒瓶的造型設計上可以參考古琴“箜篌”的造型進行改造,“箜篌”是對音樂有著頗深見解的兩漢思想家桓譚善用的一種古琴,桓譚“好音律,善鼓琴“,他的作品《新論》中的《琴道篇》是古代早的琴學專著之一,“箜篌”的造型寓意既凸顯了淮北地區酒樂文化的盛行,又能喚起人們對于歷史人物精神的感觸,一舉多得。在淮北市城區東南部便有一大片濕地公園以桓譚的名字命名,公園提煉了桓譚的廉政思想和愛好琴樂的興趣特點,在公園東門建造了紅色“箜篌”的巨大雕塑。以此為素材,研究理解淮北地方文化名人的歷史底蘊和精神思想,并與“口子窖”產品的形象相結合,在傳承中重組元素進行創新,通過有目的的設計手段將其轉換成具有藝術性、珍藏性的視覺符號,融入“口子窖”的酒瓶設計中,才能好地推廣,吸引消費者。
因此,地域文化與酒瓶設計的融合,不是對設計元素的生搬硬套,而是需要進一步探究地域與人之間的情感,通過物的形式去喚醒特定記憶,從而達到的訴求和文化的傳承。